澳门威尼克斯人(China)官方网站-Macau Software Store

居家行为干预(饮食篇)

作者:李冰馨 | 时间:2021-08-20 13:13:00 | 人气:4500

进食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在喂养或进食过程中表现出缺乏对食物的兴趣、拒食、挑食或口腔进食技能异常(如吐出食物、含在口中不能下咽)等行为,影响营养摄入。

婴儿4~6月龄后就为进食固体食物做好准备,此时,舌外推反射消失,竖头稳,能坐着进食固体食物,口腔对固体食物的感知觉及咀嚼和吞咽功能也随之而发育;至9~12月龄时,大部分儿童能抓指状食物自喂,握杯饮;12月龄后,随着发育,儿童对食物的兴趣下降,而对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增加,此时,饭桌便成为儿童天然的“战场”。

儿童的食欲及对食物的偏好也有波动和变化,食欲时好时坏,有段时间偏好某种食物而过段时间又偏好另一种食物,这些都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养育人应了解儿童与进食相关的发育情况,根据年龄和发育水平训练儿童学习进食技能,设置约束和规则,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习惯。

(一)进食行为问题的预防

1.规律的进餐时间 

让童每天保持一致、规律的进餐时间,幼儿期后一天3次正餐,2~3次加餐。减少零食摄入。

2.全家一起进餐    

和大人一起享受进餐的乐趣。进餐过程避免干扰,如看电视、玩玩具等。

3.餐前准备和冷静面对进餐时的狼藉 

有固定的座位(高脚餐椅),让儿童能自己取食,并允许他自喂食物,学会忍受他进餐时的一塌糊涂。儿童是通过不断通过尝试和经历失败学会独立进餐的。

4.鼓励学习进食技能 

根据年龄鼓励儿童学习进食技能。儿童3岁以后可以开始学习用筷子。

5.提供适宜的食物,鼓励尝试新食物  

给儿童小份食物,有足够的耐心示范、鼓励他吃饭,等待15分钟后儿童仍不张口吃饭,可让他离开餐桌,等待下一次进餐时间。如果儿童不喜欢,则过几周后再尝试。不要让儿童在进餐期间或三餐之间喝太多液体。

(二)纠正进食行为问题的策略

1.制定合理的进餐规则  

就餐前准备好食物和餐具,让儿童坐在适宜的高脚餐椅上并鼓励他进餐。如果儿童在15分钟内都无任何进餐欲望(如不张口、不动手),则拿走食物和餐具,等待下一次进餐时间。如果儿童进餐,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在规定的用餐时间结束时拿走食物,在下一次规定的进餐或点心时间再提供食物。一旦建立规律的进餐时间和良好的行为,儿童的食欲会随之而增加。

2.刻意忽视问题行为  

如果儿童吐出食物、拒绝进食,或乱丢食物或餐具,不要笑或给予额外注意,拿走食物或餐具,并转头刻意不看,直到儿童停止问题行为,再转头提供食物或餐具。

3.适宜的喂养态度  

采用中性的喂养态度,儿童不愿吃饭时,养育者不要强迫,不过度关注、威胁、呵斥、贿赂、哄骗或追着喂饭。 

4.鼓励好行为 

儿童进餐表现良好时,如学习使用汤匙,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学习自喂、咀嚼和吞咽,以及尝试新的食物,都要给予关注,通过微笑、点头和语言称赞他哪里做得好:“你这样咀嚼非常好!” 

5.坚持一致的原则  

在实施行为矫治时,全家态度应一致,并坚持不放弃。

不良的进食行为不是在一天内形成的,而规律的胃肠蠕动、胃排空和饥饿感,及良好的进食行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建立,一般需2周才能形成规律的胃肠动力和饥饿感,并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


0.053885s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