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克斯人(China)官方网站-Macau Software Store

儿童发脾气或暴怒发作的干预

作者:李冰馨 | 时间:2021-08-12 00:00:00 | 人气:1632

发脾气是指儿童在受到挫折后持续哭叫吵闹的不适当行为表现。儿童发脾气与自我情绪调节的发育水平密切相关,也受疾病、发育障碍如脑发育受损、气质和养育环境等因紧的影响。


(一)儿童发脾气的预防

1.避免过度兴奋、疲劳。不要让儿童过于兴奋、疲劳过度焦虑或受挫。当儿童生病、焦虑或因过度活跃、兴奋而精力耗竭时,容易发脾气。

2.关注赞赏好行为。对儿童好的行为给予积极的非口头形式的关注,如注视、微笑、眨眼。对需要强化的好行为使用描述性称赞,如“你能安静地玩耍真好”“你与小朋友一起玩得真棒”“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认可。

3.安排丰富有趣的活动。提供与儿童年龄相符的材料和玩具,出门访友或旅行时,提前做好准备,鼓励儿童安静玩耍。

4.学习新技能。避免过度限制,给儿童学习和探索的机会。通过示范、机会教育,以及问、说、做(如口头、手势和手把手教)的方式,教会儿童语言、解决问题和生活自理等方面的新技能,学习与年龄相适应的举止和行为。

5.设置合理的规则。规则应适合儿童的发育年龄,并且具体而易于实施,让儿童明确对自身行为的期望,如进餐时应坐在餐椅上,说话轻声,玩耍时与他人分享、合作等。 

6.尊重独立性发展。在遵守合理规则的前提下,让儿童有自主决定的机会。例如规定睡前必须洗漱,但可以让儿童选择洗淋浴还是盆浴,洗后穿什么衣服;带儿童去商店,了解儿童要买东西的天性,规定只买一样玩具或水果,但可以让儿童在决定买什么玩具或水果时有自己的选择。

7.以身作则。儿童发脾气时,应弄清原因并给予理解任何时候都要做好榜样,学会自我情绪的调控,语气温和、冷静而坚定,避免在儿童面前失去控制或大喊大叫。


(二)儿童发脾气的干预指导

一旦儿童出现尖叫哭闹、扔东西、踢打、坐地不起或打人、抓头发等发脾气的行为,必须对儿童有约束和限制。重要的原则是决不可用伤害儿童身体和情感的惩罚手段,否则将适得其反。

对较轻微的发脾气,如哭闹、尖叫等,可不予关注、理睬,采用刻意忽视的方式处理,即不要看或关注儿童、不和他说话,使之退化:一旦停止不良行为,立即关注儿童并称赞他。对较严重的发脾气,如破坏性行为、踢打、伤害他人、长时间尖叫等,立即处理。

1.平静的指令。首先结束问题行为并说明该怎么做,如“停止尖叫,好好说话”,等待儿童5秒,观察其反应;如果儿童并不遵从,则重复指令1次。

2.合理的后果。如果儿童2次未能遵从指令,则采用合理的后果如“冷处理或平静时间”或“隔离时间”作为备用措施:让儿童在规定时间内在活动区域边缘坐着(平静时间):如果儿童仍未能平静,则带儿童离开使他生气的场景,并隔离限制他,给他一些时间独处并平静下来,使其情绪得到控制(隔离时间)。平静和隔离时间一般为2岁1分钟,3~5岁2分钟,5岁及以上最长5分钟。平静和隔离时间内都不要跟儿童说话或看着他,结束后不要提及发生的事。

3.称赞好行为。如果儿童已经在平静时间或隔离时间安静,则对他的情绪控制给予称赞,让儿童恢复活动。如果问题再次出现,重复执行平静时间或隔离时间。

4.以身作则控制情绪。任何时候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发现自己也很生气、烦躁时,可以做几次深呼吸,保持温和、平静而坚定,这是教会儿童合适行为的最好方式。当管理儿童不当行为时,不要有“负罪”感或道歉,否则会使儿童混淆是非,以为他的行为是对的,而父母是不对的。虽然这个过程并不愉快,但它是积极养育中必需的一部分,儿童必须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后果。 

0.056348s
XML 地图